星期一, 1月 12, 2009

消失的政治人物 (9)

  在他四任國會議員任內,新聞畫面中多半是他在質詢台上斥喝官員,對著媒體爆料某些弊案,或是和不同黨議員扭打的畫面。由於電視新聞多半追逐著衝突畫面跑,對於他的問政內容反而沒有太多著墨,因此沒有太多資料可看。不過有一段影片倒是吸引的我的興趣,那是在他第二任的時候,有在野黨議員對許多官員擁有外國國籍的問題提出質疑,當時他幫這些官員說話,認為他們宣誓就職時,就已對本國宣誓效忠,外國籍自然失效,更何況當時並沒有規定官員不能擁有他國國籍。這個風波當時是以修法限制公職人員國籍,然後限時要求官員們放棄外國籍收場。但在他第三任的時候,原來在野的民主黨取得政權,新任官員到國會備詢。他卻質疑官員家人擁有外國國籍的問題,抨擊某些官員就算本身沒有外國籍,但配偶或子女有外國籍,仍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影響。顯然,他在對國籍的認知上,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。更諷刺的是,後來被發現他自己的妻兒都擁有外國國籍,對此他又解釋家人有他們的自由,自己不能干涉他們。針對這個議題,在這十幾年內,他的看法轉了好幾個彎,這當然可以說他是雙重標準,硬拗到底,但又何嘗不可能是中間某個時期鄭智佳已經被掉包了呢?

  最戲劇化的轉變,當然是這兩次的首都市長選舉了。他第一次參選首都市長的時候,共和黨雖然已經在野,但首都仍是共和黨的鐵票區。黨中央以他第四任國會議員任期未屆滿為由,而且當時他又是國會黨鞭,負有領導同黨議員之責,阻止他參加初選,反而徵召上次國會議員初選時他的手下敗將卓厚萌參選。早已開始為市長選舉佈局的鄭智佳當然嚥不下這口氣,直指卓厚萌暗中收買黨中央提名小組,以走後門方式取得徵召,更進一步以共和黨國會黨鞭的身份宣布退黨。這個決裂自然是震驚了政壇,更使得共和黨臉上無光。對民主黨而言,首都市長選舉本來就是個不可能的任務,正愁找不到足以和共和黨匹敵的候選人,於是趁著這個機會向他招手,讓他以民主黨候選人的身份和共和黨拼個你死我活,反正不論勝敗,對民主黨都是個穩賺不賠的生意。於是鄭智佳正式加入民主黨,成為首都市長候選人,再次與卓厚萌交手。以他原有的死忠支持者,加上民主黨的支持者,再加上對共和黨提名黑箱作業不滿的人,他竟成功地突破共和黨的鐵票區,成為首位民主黨籍首都市長。對於他的變節,這場提名風波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導火線。不過,從一個負責在國會執行黨決策的黨鞭,變成對方陣營的候選人,這樣的落差也未免太大了。

  如果你以為上次選舉發生的事已經夠戲劇化了,那麼這次選舉可就再次跌破你的眼鏡了。正如大家所知,這次他又退出民主黨,以無黨籍身份在兩大黨夾擊之下尋求連任。以他角色轉換之快,他的很多政治主張當然也隨著他的角色而變,但這是否又說明了鄭智佳在擔任黨鞭期間曾被掉包呢?或者在擔任市長期間曾被掉包?或者他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個投機份子呢?仍然沒有更有力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。

  我花了三天時間,看完這些新聞資料,但仍找不到任何有力的證據來證明鄭智佳和鄭克掉包的傳言。感覺上,鄭智佳一路走來,唯一不變的是他的善變。剛開始從他從政前和現在的對比,以為應該可以輕而易舉找到一個明顯的轉變點。但有這麼多不論是政治主張或行事風格上的轉變,這些轉變反而串連成一貫的風格,因此反而找不出一個有力的轉變來證明掉包的事。我感到相當挫折,甚至想放棄這個沒有根據的消息了。但一想到那位爆料者現在生死未卜,又不禁擔心了起來。

沒有留言: